死亡,一直是人類不停探索且了解有限的領域,即便隨著臨床經驗的傳承、醫療技術的卓越,甚至藥物與儀器的先進,仍無人能把握在「死亡」面前,擬出與之抗衡完美計畫,也正因如此,面對死亡的議題,人們顯得恐懼而脆弱,又或者更謙卑而越加思索。《凝視死亡》一書的作者,正是以一位專業的醫師角色,從現代的經驗,談論有關死亡的內容,更精確地說,闡述他身邊親人與病人,面對衰老和垂死的歷程;以及現今醫學有哪些可以改變這些的經驗,哪些則是改變不了的;還有當我們想要面對有限的生命之下,因不了解現實而出錯的那些血淋淋的故事。書名固然乍看令人備感沉重,但隨作者自身的東方血液與西方成長背景,拋出一個個的故事來,從妻子年邁獨居的祖母愛麗絲,臨床的病人、研究長期照顧醫療相關的學者與革新者,一直到最後作者的患癌父親,每個切身觀察與體悟的字句,娓娓道來,讓人越讀越發以省思,更由於作者本身醫學專業的知識,讓人越讀越加明瞭這個議題每個人的關係,是如此密切,一如父母皆從醫,而從未在成長過程目睹週遭或家人得重病或年老體衰的作者,在中壯年之際,仍就不免要面對親人垂死與衰老的課題。


作者的書中,提出了其印度祖父的傳統東方家庭親友互相照料依賴的模式,也詳述了美國從濟貧院發展到養老院轉變歷程,以及近幾十年推出,主張能讓年長者能過著自主權的輔助式生活住宅,明確道出在面對衰老的議題上,所涉及的層面不僅包含經濟、醫療方面,家庭在這個部分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,健朗的身體也都會面臨老化的殘酷,無人能倖免,在我們身體狀況老化衰敗後,家人的角色往往是關鍵,一旦逐漸失去自理的各種能力,勢必倚賴身邊的人替你理一切。這樣的決定,從作者的書中,讀來卻是充滿風險的,因為當自己都未曾清楚自己想要以及能應付的生活,而因衰老的事實,未充分溝通與協調,而將自主權讓出去,那麼接踵而來,可能是一次又一次的錯誤試驗,身心打擊,既是晚輩心中的負擔,也是自我尊嚴與隱私的喪失。這樣的矛盾在立場不同的觀點上,自然難以避免:「對年邁體衰的老人而言,重視的是自主權,可是對於子女家人而言,看重的卻是安全」,兩者折衷的方式,莫過於在面臨衰老之際前,對於相關的議題有更多的了解與討論,在那天的來臨,可以在選擇前有更多的計劃與安排,老年的生活,也可以有更多的價值,以及生存的理由。


另一個讓多數人難以啟齒的,即是對預知死亡將近的重病親人,談論選擇臨終醫療的方式。中國文化的使然,多數的家庭,幾乎很少正面談論死亡的議題,尤其對於年長者來說,更猶如觸霉頭一般的令人忌諱,然而罹患癌症的比率增加,不論哪一個年齡層的人,都可能面對這個存亡的課題,但我們往往不曾想像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,又或甚至它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,直到醫師宣判檢查結果的那天,接到突來的打擊而措手不及。這樣的經驗,也曾經在我身邊發生兩則不同的例子,其中一個非常親近的嫂嫂,生活與起居規律而毫無不良習慣,罹患肺癌,消息儘管來得又快又急,但她與家人選擇積極治療,嘗試化療、標靶藥的治療,挨過一次又一次的嘔吐與各種副作用,但情況卻時好時壞,身體的體力一次次的越加衰弱,投入的金錢只為換取更多未來的希望,但天不從人願,癌細胞就像一個無法預期生長的種子,依舊擴散了,在很短的時間,就撒手人寰,走的人來不及道再見,留下來的家人卻有著難以道出的遺憾。另一個,則是姐姐的婆婆,同樣罹患肺癌,經過多家醫院的評估與檢查,以及家人的溝通,而是決定與之共存,在未來有限的時間下,選擇繼續過著日常生活,直到最後一段時間在安寧病房,交代所有的後事之後,在親友環繞之下,安詳地去世一樣面對癌症的宣判,兩個截然不同的醫療選擇,也帶給身邊的人不同的影響,也許不能截鐵斬釘地說,選擇哪一種方式是最正確的,但在做這些決定前,我們是不是可以有更貼近病人期望的醫療狀態?醫生作者也提及在病入膏肓的病人身上,醫療人員仍會害怕造成錯誤,也就是延長病人的痛苦或是縮短病人的寶貴生命。因此不管是得了重病、受到重大傷害或是身心崩潰之時,最重要的問題莫過於幾個:你了解你自己目前的情況嗎?知道未來可能會如何嗎?你的恐懼是什麼?願望是什麼?衡量得失之後,你願意承擔哪些犧牲?採取什麼行動對自己目前的情況最有幫助?這些正是近幾十年來,緩和醫療照顧臨終病人的思維方式,這樣的發展,也是值得台灣的醫護人員或醫療機構參考的思維,一來能減少病人受無謂的折騰,另一方面,也能了解病人真正的期望,作者對臨終醫療的殷殷切切,讀來句句深意


人從一出生,就一步步邁向死亡,與死神有約,受惠於現今醫術的普及與發達,人的壽命越來越長,在台灣,早一輩的人,既沒有現在的健保醫療制度,也沒有隨時隨地可以獲取資訊的搜尋引擎,口耳相傳,經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在60歲前患病過世,或是無法獲得完善治療而的人,為數不少。而今日的環境,社會保險以及退休制度,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,去檢視未來的生活,然而,死亡是一個沉重卻也不得不面對的議題。透過這本書的啟示,有助於我們更了解衰老與垂死歷程所需面對的種種狀況,以及現實的考量,對於死亡的體認,減少誤解造成的錯誤判斷,畢竟有生就有死,當即將走到人生的盡頭時,最後一段路程都能好好的善終,了脫生死,離苦得樂,那麼死亡的凝視,將不再是誠惶誠恐,而是安詳與了無遺憾。


部分文字參考自《凝視死亡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leyvo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