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想到社會學有關少子化、單身與晚婚的原因 :

(一)不婚與單身: (韋樂 P.427)- 家庭型態的改變

     1.男女人口的失衡 - 「重男輕女」現象的累積效果

     2.性別解放與女性自主- 轉變中的「兩性文化」

     3.不友善的勞動環境-「 經濟環境」的批判觀點

 

(二)晚婚: (韋樂 P.428)- 家庭型態的改變 (也可用於少子化)

     1.教育水平提高

        自主意識及對於婚姻品質的要求提高

     2.事業追求

        追求事業發展的同時,結婚暫時不會成為首要考量的議題

     3.女性經濟獨立

        相較傳統的依附性,女性透過工作經濟獨立,自然降低透過婚姻尋找經濟依靠的想法

     4.傳統婚姻斜率(marriage gradient):

        受傳統影響,女性還是希望找到比自己條件優秀的對象,現代女性自我條件提升的情形下,如此對象則更難尋覓

 

(三)少子化: (韋樂 P.567)- 人口結構的改變

      1.利他主義的轉向(轉向個人主義):

         不管是子女或父母,孩子已經不再是生活中心,而是豐富生活的要素

      2.女性地位的改變:

         追求事業,女性職業年齡和生育年齡有很大一段時間是重疊的,仍易導致不生育或是晚婚

      3.經濟環境的改變:

         經濟環境變的嚴酷時,生孩子更會被視為一種高成本的行為

 

(四)少子化: (韋樂 P.567)- 人口結構的改變之各種鉅觀的解釋

     1.現代化的解釋

         (1)生產關係的改變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人口為傳統農業社會勞動生產的來源;現代則以知識和專業為獲取財貨的最佳手段

         (2)社會關係的改變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工業化社會流動率較高,大家庭關係轉為核心的小家庭模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個人很大程度可以從大家庭中的「多生育」的社會觀念及規範中解脫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都市的隱匿性較高,較不會有人察覺或是干涉個人的生育情況)

         (3)教育時間較長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現代社會講求專業技術的學習及傳遞,而學習期間通常占據大部分時光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結婚延遲下生育率自然降低,此外教育亦提升了女性相對的意識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拒絕扮演一個生育機器的角色

          (4)死亡率降低的影響: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現代化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死亡率下降的現象,使人們漸漸拋棄多生育子女的想法

     2.世俗化與觀念傳播的解釋

         (1)世俗化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像傳統許多層面受到「來世生活」的影響,而多是「活在當下、為己而活」的概念

         (2)觀念的傳播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述世俗化與為己而活的概念,在現今受到教育或是文化傳播的方式擴散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縱使在社經條件仍未十分發達的區域,只要文化或觀念受到啟蒙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自然也會出現相對的降低生生育率

      3.理性選擇理論的解釋

         乃以投資成本及效益來看帶生育行為的觀點

         傳統農業社會大家庭資源支援,養育子女的成本相對較低,養兒防老的觀念;

         但當代成本提高,且年長時孩子未必可以扶養父母(代間財富反轉),

         養兒無法防老,自然不願意多生小孩

      4.年輪假設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 此種觀點指出,社會行為者對於自己社會生活的品質要求,乃是在其幼童時期即已形成

         假設他可以維持它原本的生活水平,或是更好,則其可能會傾向於早婚或是多生育子女

         反之,倘若其長大後的社會處境反而不如以往,則可能會傾向於晚婚或是不生育

 

你心目中的日本全職主婦是什麼樣子的呢?每天拎著公事包和西裝外套送老公出門?穿著荷葉邊圍裙把家中掃得一塵不染?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和鄰居媽媽們出門喝下午茶再去做指甲呢?這是日本一篇雜誌報導的「媽媽的一天」:

© 由 Storm Media Group 提供

10:00 起床、慢慢吃早餐

11:00 洗碗、洗衣晾衣、打掃家裡

13:00 吃中飯

14:00 陪女兒玩

15:00 睡午覺或看電視

16:30 出去買晚餐食材

18:00 做晚飯

19:00 吃晚飯

20:00 洗澡

22:00 和女兒就寢

 

吃飯、玩小孩、睡覺,當個全職主婦真的有這麼簡單嗎?該報導就像在暗示全職媽媽過太爽、不如職業婦女辛苦一般,一位全職媽媽看到報導後拳頭都硬了,於是她在twitter公開一篇真實版的「媽媽的一天」,吸引近萬人轉貼!

 

凌晨4點就上工、一天只能睡3小時,這樣的工作你要嗎?

 

這位媽媽育有兩子,哥哥2歲多,弟弟只有4個月。她的一日行程簡單整理如下:

 

4:30 餵弟弟喝奶

6:00 餵弟弟喝奶

7:00 正式起床準備早餐

8:00 餵哥哥吃早餐、換衣服(交給老公)

9:00 洗衣、打掃、餵奶

10:00 出門前的準備、晾衣(主婦自己)  洗碗、倒垃圾 (交給老公)

11:00 帶兄弟倆去公園玩、餵奶、努力說服還想玩的哥哥回家

12:00 準備午餐、幫哥哥換衣服、餵奶、吃今天的第一餐

13:00 唸故事陪睡、餵奶 (和老公輪流)

15:00 晚餐備料、收拾玩具、小睡20分鐘、餵奶

16:00 哄小孩、準備晚餐、餵奶

17:00~19:00 洗澡前的準備(嬰兒澡盆等等)、兩個孩子洗澡、餵奶  (假日交給老公輪流)

19:00 準備晚餐、餵飯、收拾餐具、幫兩個孩子刷牙、掏耳朵  (和老公輪流)

20:00 收衣服、陪哥哥玩、餵奶(主婦自己)、洗碗(交給老公)

21:00 一邊哄哥哥睡一邊餵弟弟奶、媽媽吃晚餐、洗澡

22:00 老公回家、準備晚餐

23:00 一邊摺衣服一邊看電視、收拾玩具(太累可以省略或小孩漸漸大教獨立自主)

24:00 餵奶

01:00 吹乾頭髮睡覺

半夜餵奶

 

從行程中看得出來,這位媽媽一整天幾乎沒有休息,完整睡眠時間只有3小時,而且經常為了餵奶而中斷家事,還得同時進行多項工作。雖然她表示這個行程表是她忙起來的時候,偶爾還是有幾天比較輕鬆。

 

家庭主婦薪水值多少?這年薪沒幾個男人出得起

 

並非所有媽媽都反對前述的報導內容,網路上有主婦坦承真的就是這麼閒,也有人說視有無小孩、孩子年齡而定,顯見狀況因人而異。但家庭主婦的付出如果換成金錢是多少?日本內閣府的數據推算報告倒是提供了一個初步答案——304.1萬日圓,約合台幣88萬元。

報告指出,一名家庭主婦一年的無償勞動時間平均為2199個小時,其中8成時間被家事和雜務佔據,剩下兩成時間花在照顧長輩和小孩。所有日本家庭主婦一年的無償勞動時間加起來為3618萬個小時,相當於新台幣14.5兆的產值!

這份報告的計算方式採機會成本法,也就是一名已婚女性如果在外就業所能賺到的薪資,男女「同工不同酬」的因素也會放入考量,因此有些婦女朋友們或許還會覺得這些數字不公平呢。

 

時尚亮麗的全職日本媽媽,真的存在嗎?

 

社會上對於全能媽媽的憧憬其實還是存在的。日本有一本雜誌「VERY」近兩年穩坐時尚類雜誌銷售冠軍,每月發行量超過30萬本,裡面不僅介紹時尚媽媽該怎麼穿,還刊載了婚喪喜慶等各種場合的禮節以及讀者媽媽們的育兒經。

不過每當關於「VERY」雜誌的話題出現在網路討論板上,總會引來主婦們一陣冷嘲熱諷,說會看那本雜誌的人不是自視過高就是鄉巴佬,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雜誌裡的太太那樣,老公年收破千萬、在市區有獨棟豪宅、小孩念得起貴族學校。

隨著家庭型態的變遷、男女角色的演化,現在已經不是每個日本家庭主婦都得逼自己做到事事完美,也不再背負著一天24個小時維持光鮮亮麗的心理壓力,或是根本沒有足以維持亮麗的經濟條件,日本爸爸們也比以前懂得體會老婆的辛苦、願意做家事和帶孩子了。

重點來了,如果老公的大男人主義思想仍在,但收入不如泡沫時代,或是薪水凍漲但工時照舊,想幫忙家務也幫不了,這種家庭的日本太太會怎樣?恐怕是前述刻板印象全說中,但少了光鮮亮麗的那一面。

看來,我們對於「日本嬌妻」的美好幻想有一部分只能存在於日劇或電影中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leyvo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